【星島日報報道】本港零售業銷貨價值指數連跌多月後,昨日公布的九月數據終帶來較正面的訊息。九月本港零售業總銷貨值為三百三十七億多元,比去年同期下跌百分之四點一,雖仍連跌十九個月,但受惠訪港旅客回升等因素,跌幅不但比八月的百分之十點五大幅收窄,更為今年跌幅最小的月份。全年的零售業銷貨價值,跌幅亦收窄至百分之九點六。有業界人士指數據較預期理想。
本報記者
統計處昨日公布,今年九月的零售業銷貨價值為三百三十七億多元,較去年九月下跌百分之四點一,比八月超過一成的跌幅大幅改善,另外全年的跌幅亦由上月的百分之十點二,減少至百分之九點六。至於零售業銷貨數量方面,就按年下跌百分之三點九,全年跌幅為百分之八點三。
在各分類中,屬耐用消費品的「電器及攝影器材」、「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以及「汽車及汽車零件」與「麵包、糕餅、糖果及餅乾」按年跌幅較大,分別為百分之十二點八、百分之十二點三及同為百分之十一點二。若比較八月的數字,跌幅收窄最明顯的是耐用消費品中的「雜項」,由八月下跌約三成八,收窄至九月只有百分之六點一的跌幅。
珠寶汽車跌幅較大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鄭偉雄昨對九月數字表示「感到無咁憂心」,指數字比他預期的跌百分之五至六理想。他認為銷貨價值跌幅收窄,與旅客人數回升,相關消費增加有關。鄭指八月旅客人數按年下跌近一成,而八月的銷貨價值亦相對下跌一成左右;而當九月旅客人數只下跌百分之三,銷貨價值的跌幅收窄幅度亦大致相同。
鄭又解釋,由於今年中秋日期較去年早,故今年的月餅銷售期比去年提早開始,令九月份「麵包、糕餅、糖果及餅乾」錄得較大的跌幅。相反iPhone於九月推出,或令耐用消費品中的「雜項」跌幅大幅回升。而旅客人數跌幅減少,亦反映於「衣服」等類別的指數中,由八月下跌四點五,止跌回升至九月錄得百分之一點五的升幅。
外圍環境影響消費意欲
針對十月黃金周的旅客人數上升百分之七,鄭偉雄指十月上半月的數字相信不俗,但由於十月下半月天氣惡劣,先後有暴雨及颱風襲港,故估計整個月的銷貨價值與九月大致相近,或維持約有半成或以內的單位數字跌幅,而全年的跌幅或可收窄至百分之七至八。他指隨聖誕新年零售旺季將至,或有企業會提早開始推出優惠。
政府發言人就指出,九月份零售業銷售的按年跌幅明顯收窄,相信部分原因是該月訪港旅客人次跌幅緩和,減輕對零售業銷售的拖累;而部分則是在外圍環境稍為回穩下,市民的消費意欲有所改善。
發言人指展望未來,零售業銷售的前景短期內仍有不確定性,要視乎訪港旅遊業的表現,以及外圍環境的各種不明朗因素對市民消費意欲的影響。政府會繼續密切留意零售業銷售的表現及其對整體經濟和就業市場的影響。
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