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不穩隱患——酷熱天氣嚴防

熱度344票  瀏覽0次 時間:2018年8月06日 10:35
心臟科專科黃品立醫生提醒大家,血壓不穩隨時可引發急性心肌梗塞或腦血管疾病病發。

【星島日報報道】天文台連續多日發出酷熱天氣警告,外出動輒汗流浹背外,患有心血管病、高血壓等問題人士,更須額外小心。專科醫生指,環境氣溫過高,會干擾人體血壓,嚴重時可導致中風,甚至危及性命。

本港高血壓患者人數不少,當中很大部分患者都須定時服藥控制病情。而早前美國心臟協會於去年修訂新標準,收緊高血壓的定義,由過往的140/90mmHg上、下壓,下調至130/80mmHg上、下壓,即可被定義為高血壓患者。

由於高血壓可引致中風、心肌梗塞、心衰竭及其他多種心血管疾病,因此市民應加倍留意自己的血壓增減,從而妥善管理心血管健康。心臟科專科黃品立醫生說:「很多病患者只知到天冷時血管收縮易令血壓上升,很多時都忽略了天氣酷熱時,血壓同樣有可能出現異常,尤其是本身血壓較高的人士,於溫度冷暖交替時血壓驟變更為明顯,可令患者身體機能負擔一下子加劇。」

夏天易使血壓升高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氣溫如太高,容易造成水分流失,使血管黏稠度增加,繼而引發血壓上升,故炎炎夏日,時有心血管隱患的病人出意外,尤其是在運動時,甚至會發生猝死個案。如血管本身彈性不佳人士,更要分外慎防,小心有機會增加引發急性心肌梗塞或腦血管疾病病發的風險。

黃醫生特別提醒大家,夏天香港大部分室內環境都有空調,而頻密進出冷熱環境,冷、熱空氣不斷交替變換,會刺激及加劇心臟調節功能,加上血管不斷反覆擴張和收縮,更直接令血壓高低不穩定,而血壓不穩的壞影響,除可涉及心臟和腦部健康,亦可形成眼底動脈硬化、出血等病變,故高血壓人士平日除應定時服用降血壓藥物外,亦要配合良好生活習慣和起居作息,以助血壓長期維持穩定狀態。

黃醫生說:「由於高血壓患者對天氣變化引發的血壓不穩,較一般人敏感,因此建議他們應勤加監測血壓,不管冬天還是夏天,患者都應早、晚定時監測和記錄血壓的變化。注意如要數據準確,應每天在固定時段量度血壓,例如早上空腹前及晚上睡覺前進行,以有利於發現血壓波動的規律,可助更妥善地控制血壓,減少因血壓突然大幅度波動而引發心、腦血管病變。」

其次,即使是夏天,晨早與晚間仍有一定溫差,故每日清晨起牀時,血壓有可能因而波動,此時應避免進行「大動作」的運動,建議患者起身後先安坐數分鐘,讓身體有時間適應血壓變化,如要做早操也以輕量為宜,避免大幅度運動,令血壓負擔劇增。

除了留意溫差外,夏天長時間在冷氣房睡眠,尤其是體質較弱的長者,加上大多都已有高血壓,入睡後一旦著涼,血管收縮繼而引起血壓波動,已可引發高血壓及其相關的血管性併發症。

黃醫生提醒患者可改用風扇、冷風機等代替冷氣,或將空調溫度控制於攝氏二十三至攝氏二十五度左右,同時穿著長袖睡衣及長褲,以減少著涼風險。另一方法是可在關上冷氣後一段時間,待身體稍作適應,才離開冷氣空間,均有助減低身體和心血管的負擔。

改善起居飲食習慣

1.控制體重:

高血壓人士通常都有肥胖問題,因為過重可增加心臟血液的輸出,干擾正常血壓,已有研究證實,肥胖症患者適度減輕體重,已可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建議日常飲食減少食用含高熱量及高脂的食物,含糖飲料也須少喝,並多食用新鮮蔬果,以及適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以均衡飲食為原則。

2.奉行低脂膳食

另一易被大家忽略的是高脂飲食,由於高脂可導致體重增加、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及脂肪肝等,這些同為可增加高血壓病發風險的重要因素,故即使是輕度高血壓患者,也應嚴控飲食中攝入的脂肪量。

3.減低鈉攝取量

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每人每天攝鹽量不宜超過一茶匙,故日常膳食應盡量減少用鹽、味精、醬油等含高鈉質的調味料,而加工食品,例如火腿、香腸及各類醃製食物等,亦應忌食。

4.身心適度減壓

高血壓患者應維持良好的心態,學識以正面的態度面對工作、學習和生活,以減輕心理壓力,防止負面情緒對血壓的壞影響。日常注意睡眠衛生,維持良好的睡眠習慣,特別是別熬夜,避免夜瞓及睡眠不足,令血壓飆升。

5.戒煙少喝酒品

吸煙和飲酒是導致高血壓的主要高危因素,最大原因是尼古丁及酒精,尤其是高濃度的酒精會令血管壁硬化,引致血壓上升,建議高血壓患者必須戒煙及嚴控酒品的飲用量。

頂:14 踩:17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08 (96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35 (122次打分)
【已經有95人表態】
21票
感動
11票
路過
11票
高興
10票
難過
10票
搞笑
12票
憤怒
7票
無聊
13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