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項不得不防的經濟訊號

熱度362票  瀏覽79次 時間:2016年2月17日 09:16

猴年否完成跌市,在只熊市起步段,散思考此課題,一定要認識兼留意兩項經濟訊號利率及Coco Bonds

負利率的雙重風險

日本宣布推出負利率政策,先短暫刺激日股爆升,但未幾日圓急升而日股急跌。出現此怪現象,源於投資者驚覺全球由量化寬鬆時代忽然轉入負利率時代,對經濟影響似乎弊於利。

一個國家實施負利率,似乎意味市民存款到銀行必須「倒貼」手續費給銀行。不過今次歐盟及日本推出的負利率政策,主要是央行實施負利率,即是銀行把資金存放在央行,需要向央行支付手續費。此政策原意是迫使銀行更手鬆地批出貸款,刺激貿易、消費市場及股市。不過負利率政策亦暗藏雙重風險,首先是增加銀行的營運壓力,即使實施負利率政策,銀行仍會存放一定資金到央行,結果就要「硬食」手續費,在商言商,銀行又會把相關成本轉嫁企業及消費客戶,進一步打擊銀行的生意。單是日本,標準普爾估計當地銀行因為負利率會少賺至少8%利潤。銀行是百業之母,銀行難撈,其他行業亦會受牽連,難怪日股率先腳軟。

另一風險是歐洲及日本要推出負利率政策,代表在刺激經濟上已經技窮,假若連負利率政策亦宣告無效,經濟將可能陷入衰退。日本宣告實施負利率後,投資者看穿央行的底牌,便立即狂沽日股追入日圓,令日本政府陷入進退維谷的困境。現時最大隱憂是美國聯儲局放風必要時不排除實施負利率政策,以抗衡歐洲、日本、瑞典、瑞士及丹麥的頂爛市政策,一旦落實,牛市重臨就可能要再延期。

CoCo Bonds」引爆強制接貨危機

另一隻市場密切注視的黑天鵝,就是銀行近年積極發行的「CoCo Bonds」。「CoCo Bonds」全名為「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s」,其實是銀行為了達到資本充足比率(Capital Ratio)要求發行的可換股債券,不過遊戲規則係當銀行資本充足比率下跌到某個水平時,「CoCo Bonds」就會自動由債變股,投資者就要被迫接貨。

發行「CoCo Bonds」好處是政府毋須向銀行注資,銀行仍可以達到資本充足比率要求,當經濟環境轉差令銀行缺水時,「CoCo Bonds」由債變股效應,亦可以自動幫銀行減債,付出的代價只是銀行股票的街貨變多。

CoCo Bonds」無疑對銀行是一項好使好用的集資工具,因此大型銀行近年發行的「CoCo Bonds」已達到天文數字,由2009年至今,「CoCo Bonds」市場規模突破3000億美元。正因為發行量驚人,現時「CoCo Bonds」稍有風吹草動都會觸動銀行股急挫,例如有報告指德銀有一批「CoCo Bonds」將無息派,即時觸發德銀股價大跌,而這批債券價值「只是」35億美元,雖然德銀剛公布斥回購價值54億美元債券,然而今次回購卻不包括「CoCo Bonds」,換言之,「CoCo Bonds」信心危機仍未解決。

現時市場上流通的「CoCo Bonds」投資者主要為基金經理及對沖基金,兩類人強項都係轉數快,當他們發現債變股風險上升時,當然會積極拋售「CoCo Bonds」及銀行股,令銀行股更難擺脫弱勢。

正因為銀行受負利率及「CoCo Bonds」兩大隱憂夾擊,即使銀行息率被挾高,銀行股價仍易跌難升,散戶除了要對銀行股採取觀望態度,即使想等時機增持公用股或保險股,亦要密切留意這兩個訊號對經濟大環境的影響,避免過早入市資金再次被綁。

頂:14 踩:18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23 (112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06 (113次打分)
【已經有105人表態】
21票
感動
11票
路過
9票
高興
12票
難過
10票
搞笑
12票
憤怒
17票
無聊
13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