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說樓市|2025年結在即! 樓市出現三大見底訊號?

熱度0票  瀏覽0次 時間:2025年11月26日 08:55

胡‧說樓市|2025年結在即! 樓市出現三大見底訊號?

胡‧說樓市|2025年結在即! 樓市出現三大見底訊號?
Scroll back up to restore default view.

隨著 2025年步入尾聲,市場目光開始投向 2026 年的樓市走勢。經歷了長時間的調整,樓市是否已經釋出明顯的「尋底」訊號?近日政府公布了兩項關鍵數據——一手住宅供應量及負資產宗數,這兩組數字為我們理解目前市場供求狀況提供了重要線索。

訊號一:一手供應「明升暗跌」 去庫存速度加快

人看到房屋局最新數字,全港一手住宅供應量高達 102,000 個,按季不跌反升增加 1,000 個單位,便以為供應壓力山大 。若以過去五年平均每年吸納約 14,595 個單位推算,這庫存量需近七年才能消化。

然而,魔鬼在細節。供應量推升的主因,其實是「政府批出但未動工」的遠期供應按季大增4,000伙所致。反觀眼前即時影響樓價的「現樓及樓花貨尾」,實情呈下跌趨勢。截至今年第三季,貨尾累計88,000個單位,按季減少3,000伙,創下七個季度新低。這反映發展商願意面對現實,以貼近二手價的策略開盤,成功加快了去庫存速度,是樓市築底的第一個重要訊號。

訊號二:負資產宗數回落 但換樓鏈仍受壓

雖然發展商減價促銷奏效,但樓市要全面復甦,還需看二手市場的換樓動力。這便牽涉到第二個訊號——負資產狀況。截至今年第三季,本港住宅負資產錄得31,499宗,雖然按季回落6,307宗,創五季新低,意味著每100個有按揭的買家中,約有5個處於負資產狀態。

表面看情況似有改善,但這數字未包含不受監管的財務機構借貸個案。更關鍵的是,在樓價從高位回落30%的背景下,許多高位入市的業主即使未淪為負資產,賣樓也面臨蝕讓。除非業主願意「貼錢賣樓」或執行「低買低賣」的操作,否則這批潛在的換樓客將被迫繼續供樓自住,導致樓市向上的流動性受阻,這是2026年樓市反彈需克服的最大阻力。

頂:0 踩:0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 (0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 (0次打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