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勞外傷誘發——肩肘部位肌肉筋腱炎

熱度204票  瀏覽1次 時間:2019年3月11日 09:50

過勞外傷誘發——肩肘部位肌肉筋腱炎

17.4k 人追蹤
追蹤
上醫堂創辦人張勇醫師。

【星島日報報道】腕、手部是人們的重要運動器官,很多動作都需要靠雙手及腕部來進行,人體上肢的整體活動,更需要機能健存的肩膊與手肘來配合,方可成事。肩部與肘部同屬經常活動及易勞損的部位,如再加上因外傷影響,更容易形成肌腱炎,當中最常見的包括肘關節骨化性肌炎及崗上肌肌腱炎。患者必須及早對症根治,以防長遠損害關節的活動能力

屬於外傷性的骨化性肌炎是在損傷時骨膜廣泛剝離,形成較大的骨膜下血腫之後,又在骨膜下血腫骨化活動期中,局部受到被動牽伸活動、手術等刺激,導致血腫擴散,骨膜下血腫和肌肉組織中血腫溝通,在骨膜下和肌肉組織內進行一種類似骨痂的新骨形成。

這種因局部損傷所致的肌肉骨化,稱為外傷性骨化性肌炎,多見於肘部、髖部、踝部和肩部,但尤以肘部為最常見。此症可在一次較大的外傷後形成,也可發生在慢性多次性挫傷後。

肘關節外傷性骨化性肌炎,多在肘關節脫位後、肘關節扭傷挫傷或肱骨下端骨折時發生。形成外傷性骨化性肌炎的常見部位是肱骨遠端前面及肱前肌深面,受傷初期三周內局部壓痛,腫脹不見好轉,且日漸加劇,肘關節活動受限。

於外固定護件拆除後,患者企圖通過被動牽伸活動,來增加關節的活動範圍,但這種動作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及目的,反而使肘關節的僵硬程度更甚,這往往是外傷性骨化性肌炎的典型病史。

此病多發生於兒童,因其骨膜厚,外傷後較成人更容易誘發骨膜下新骨形成。因為兒童肘部損傷多,肱骨下端骨折發病率高,如肘關節脫位或損傷韌帶,在多次手法整復,加重骨膜周圍軟組織損傷,使骨膜下血腫更廣泛地向肌肉組織內擴散。在骨膜尚未緊貼骨皮之前,損傷部位如遭受到被動牽伸,提取重物等使肘關節伸直動作,都可引起骨膜的再移位,使肘關節前部骨膜下骨化擴大,成熟後形成骨橋,關節固定後更為僵硬,甚至可完全喪失其功能。

藥物療法包括內服中藥「消腫散瘀丸」早晚各一包,外敷中藥「金黃散」,外浸「海桐皮散」以舒筋活絡。針灸方面,可取穴疼痛點、關節硬化部位、曲池穴、手三里、外關穴、合谷穴等施針。

崗上肌被斜方肌和三角肌覆蓋,其肌腱與崗下肌、肩胛下肌、小圓肌共同組成肩袖。崗上肌起於肩胛骨崗上窩,肌腱在喙突肩峰韌帶及肩峰下滑囊下面,肩關節囊上面通過,止於肱骨大結節。其形狀如馬蹄形,作用為固定肱骨於肩胛盂中,並與三角肌協同動作,使上肢外展。崗上肌腱上方與肩峰下滑囊、下方與肩關節囊緊密相連,病變時可互相波及。

崗上肌在肩關節肌群中,是肩部力量集中的交叉點,受力於四方,因此是較容易勞損的肌肉,尤其在肩部外展時,崗上肌肌腱必須穿過肩峰下面和肱骨頭上面的狹小間隙,因受喙肩韌帶和肩峰的摩擦,容易擠壓、摩擦而損傷,最終產生肌腱無菌性炎症,炎症發生後很容易鈣化而變脆弱。退變的腱纖維常因外傷或肌肉突然收縮,發生完全或不完全斷裂。崗下肌收縮使肩外旋,肩胛下肌收縮使肩內旋。當出現反射性、機械性創傷,使氣血瘀滯,導致炎性退變性變化時,可使腱袖的其他組織出現疼痛,關節不利,或該腱失用,肩外展困難,不能抬舉。

此症好發於中、青年人,一般起病緩慢,常有輕微的外傷史或受涼史,症狀一般不明顯,但唯有每次肩外展至六十至一百二十度時,出現明顯疼痛。這正是崗上肌肌腱抵觸肩峰的階段,即通過肩峰與肱骨頭所構成的狹小間隙,遭壓擠的緣故,但超過這個範圍後,疼痛會消失。原因是該肌外旋離開了肩峰摩擦的關係,因此上述這活動範圍亦稱為「疼痛弧」,這是崗上肌肌腱炎的特徵。

建議可進行手法治療,推拿理順手法要輕柔,針對崗上肌、肩部、上臂部,自上而下,疏鬆筋結,以舒筋活絡為主。藥物療法可內服「消腫止痛丸」,達消炎止痛功效。如屬慢性期,體弱血虛者可選用「當歸雞血藤湯」來活血止痛,外敷「金黃散」以消腫散瘀止痛。針灸可取穴壓痛點上、天宗穴、肩骨翏穴、曲池穴,以達疏風通絡、溫經散寒、活血修復功效。

頂:10 踩:11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57 (65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11 (61次打分)
【已經有57人表態】
9票
感動
5票
路過
17票
高興
5票
難過
3票
搞笑
6票
憤怒
8票
無聊
4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