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設隔音屏障 街頭噪音怎紓緩?

查看相片
【經濟日報專訊】旺角行人專用區噪音困擾街坊商戶多年,有化粧品店自設隔音屏障卻被視為僭建,進退維谷。港府或是時候仿效外國,修改規例來應對賣藝者。
西洋菜南街過去3年多於假日才行人專用,結果原有及新興的大媽唱歌表演都擠到周末,各人不免開起喇叭鬥大聲。
西洋菜南街 最嘈吵如電鋸聲
理大曾實地偵測,當地最吵處達104分貝,約等同電鋸聲響,世衞指每日逗留4分鐘左右已超越上限,韓資LANEIGE近期拉起隔音屏阻隔後,噪音水平據稱可由94.5分貝降至80分貝,員工至少能跟客戶對話,屋宇署此時引用《建築物條例》以其未獲批准為由要求清拆,那麼港府將有何對策減少周遭店員、街坊失聰、失眠等健康風險?
長期暴露於巨大聲浪,除如LANEIGE所言會帶來壓力,倫敦大學精神科學者Stephen Stansfeld指,它也可增高血壓及心臟病風險,損害小孩的閱讀及記憶力,更有研究發現,當人們認為噪音本可預防,政府卻束之高閣,能造成更大煩擾(annoyance)。
港府應用《建築物條例》時,每每聚焦店舖阻街,化粧品店的60平方米屏障,就算申請了亦顯然難獲寬限,才有LANEIGE所謂多次向官方反映困擾,仍沒完善方案的講法。
商戶難以合法自保,不代表政府沒法減少噪音。按現行規例,警方可引《簡易治罪條例》及《噪音管制條例》等勸喻、警告,要求賣藝者終止表演,甚至提出檢控。只是,警方過去5年接獲逾4,400宗噪音投訴,卻只曾發出18張傳票檢控,比率不足0.5%。政府5月曾告知立法會,噪音對身心健康的影響評估不是以聲級來界定,亦沒定期量度專用區噪音水平,過去才會有警員於庭上揚言「我耳仔就係標準」的荒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