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點評】中央狠批歪風 反內捲難望放水

熱度24票  瀏覽0次 時間:2025年7月21日 09:13

【新聞點評】中央狠批歪風 反內捲難望放水

「上項目,一說就是幾樣:人工智能、算力、新能源汽車,是不是全國各省份都要往這些方向去發展產業?」上周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國家主席習近平罕有地狠批部分地方政府「一窩蜂」上項目,違背市場規律。某程度上,這股歪風正是導致中國經濟「內捲化」嚴重的主因之一。習主席還強調,中國推進城鎮化不可急於求成,必須久久為功。該會議為城市工作提出七大方向,全皆放眼長遠,意味着短期內未必會「大水漫灌」救市,憧憬「炒放水」的投資者恐怕會失望。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的前身為「全國城市工作會議」,被視為「含金量」極高的國家重要會議之一,此前只曾開過4次,分別在1962年、1963年、1978年、2015年,每一次都是中國經濟及城市發展的關鍵節點。自2015年起,該會議以中央名義舉行,進一步把城市工作上升到中央層面。換言之,上周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屬於時隔十年再次召開,備受矚目;適值中國眼下經濟前景不明朗,事前令不少人充滿期待,幻想當局可能「放大招」救市。

聚焦城市治理 不急於擴張

據新華社報道,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於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強調中國城鎮化正從「快速增長期」轉向「穩定發展期」,城市發展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針對未來城市工作,該會議提出七大重點任務:一、優化現代化城市體系;二、建設富有活力的創新城市;三、建設舒適便利的宜居城市;四、建設綠色低碳的美麗城市;五、建設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六、建設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七、建設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作為比較,2015年那趟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的總體要求是「着力解決城市病等突出問題」,具體工作方向包括「尊重城市發展規律,城市發展是農村人口向城市集聚、農業用地按相應規模轉化為城市建設用地的過程,人口和用地要匹配」。該次會議後不久,國務院於2015年6月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有關工作的意見》,正式開啟「棚改貨幣化」浪潮,推動中國城市進一步發展及擴容,亦刺激樓價持續上漲。

由此可見,若說2015年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之關鍵詞為「增量」和「擴張」,今年會議的關鍵詞就是「存量」和「治理」,重點在於優化目前的城市治理水平,不再急於追求擴張。值得留意,中國的城鎮化率由2015年約56.1%,到去年已提升至67%,城鎮常住人口達到9.4億,尤其是考慮到現時留在農村的人口以老人為主,這意味着中國城鎮化愈來愈接近樽頸,進一步提升的速度難免放緩。

除此之外,《人民日報》上周四在頭版發表報道,披露了習近平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習主席強調,領導幹部必須樹立正確政績觀,「平常的考核不能光盯着GDP增長了少、建了幾個大項目,還要看欠了多少債。不能讓一些人擊鼓傳花,把問題留給後人。」

源頭防範「一窩蜂」上項目

習主席還提到,落實城市工作的大前提是「按規律辦事」,「推進城鎮化是一個循序漸進、水到渠成的過程,必須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不能脫離實際、急於求成。」他舉例說:「上項目,一說就是幾樣:人工智能、算力、新能源汽車,是不是全國各省份都要往這些方向去發展產業?」針對官場歪風,習主席強調:「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也要解決不懂裝懂、自以為是的問題,防止出現拍胸脯、拍腦瓜、拍屁股的『三拍』幹部。」

事實上,中國經濟目前「內捲化」嚴重,其中一個主因關乎各地政府為了政績KPI,盲目地追求熱門建設項目。例如此前幾年的電動車和晶片,以及最近兩年的AI和機械人,幾乎每一個省份都存在由政府支持的同類項目,結果導致市場良莠不齊、產能供應過剩,釀成「內捲」惡果。中央現時明確「反內捲」,除了反對企業惡性競爭,同樣重要的是從「源頭」着手,防範地方政府「一窩蜂」上項目。

短期而言,中國今年上半年GDP增速達到5.3%,年初制定的「5%左右」增速目標如無意外可望順利完成。再者,中美「關稅戰」暫時出現緩和跡象,令中國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的必要性有所下降,大可保留「政策儲備」待有需要時使用。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黃益平本月中旬發表研究報告,建議中央政府於未來12個月推出總額約1萬億至1.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額外刺激經濟措施,這個數字與部分人幻想的所謂「10萬億元救市大計」顯然相距甚遠。

與此同

頂:0 踩:1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2 (10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 (8次打分)
【已經有5人表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