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并未出现恐慌其实缘自信息匮乏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ת   發佈者:匿名
熱度73票  瀏覽2次 時間:2009年12月03日 08:53

“蝴蝶效应”并未出现。

在经过了近一周的动荡之后,迪拜债务危机向世界经济大潮投下的石头没有演变成汹涌的海啸。全球金融市场正逐步走出“第二个雷曼兄弟”、“第二个阿根廷债务危机”的恐慌。人们发现,历史虽然可能很相似,但绝不会简单地重复。

回顾迪拜债务危机的进程,我们发现,人们初期的恐慌缘自信息的匮乏。

就迪拜和阿联酋当局而言,它们对这次危机的态度是低调“冷处理”。11月25日,迪拜财政部发布的延期偿还债务公告只有短短的5段文字,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解释,没有披露债务重组计划和债权、债务名单。当新闻记者们试图联系迪拜相关企业时,他们发现得不到任何信息。

在金融市场上,不确定性是风险的代名词,而严重缺乏信息的不确定性很容易引发恐慌。这种恐慌甚至是理性的:当一个可能造成严重损失的事件露出苗头时,如果你手里缺乏足够证明事态可控的信息,此时理智的态度是做最坏的打算,赶紧抛售金融资产以回避风险,然后等待事态的明朗。如果遵循这个逻辑,那么迪拜债务危机爆发时全球金融市场的暴跌就不难理解了。

信心来源于信息。值得欣慰的是,在随后的几天里,新闻媒体通过多种渠道发现,迪拜的债务仅集中于一些欧洲银行,对全球金融体系冲击不大。专家学者也纷纷发表观点,称迪拜没有像雷曼兄弟那样发行一系列金融衍生品,不会引发全球金融业的连锁反应。一些在迪拜有业务的中国公司陆续澄清,在迪拜的业务运作正常,个别公司的项目即使存在一定风险,对整个公司也不至于造成太大影响。

最新的一剂强心针来自迪拜世界集团的“金口”。该公司本周打破了此前持续6天的沉默,发布声明披露债务重组计划的部分细节。这使投资者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曙光,全球股市在该声明发布后出现强劲反弹。

对中国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而言,迪拜债务危机是一个可资参照的样本。当突发事件爆发时,维护市场信心最好的药方就是信息的公开和透明。

李若愚

相关专题:

迪拜世界集团背债590亿美元濒临破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敬请关注凤凰网汽车【2009广州车展】专题报道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頂:3 踩:2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1.47 (17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1.45 (29次打分)
【已經有22人表態】
4票
感動
7票
路過
1票
高興
1票
難過
2票
搞笑
2票
憤怒
3票
無聊
2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