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归来有话说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ת   發佈者:热心人
熱度93票  瀏覽2次 時間:2009年12月29日 09:09

当地时间12月8日,会场,一名海地代表掩面休息。供图/IC

编者按 人们都希望哥本哈根的12个日夜如同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一样上演一出皆大欢喜的结局,然而“童话之都没有童话”,此次哥本哈根会议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喧哗躁动后的孤寂落寞。本刊特约哥本哈根归来的官员、专家和记者,还原令他们印象最深刻的现场故事。

官员意见

《哥本哈根协议》意义何在?

联合国框架公约(UNFCCC)秘书处法律局局长 高风

哥本哈根大会开创了气候变化公约缔约方大会历史上的诸多第一。大会主席说,本次大会所动员的政治意愿可能是空前绝后的,以后可能再也不会有这么多国家领导人参会了。

更重要的是,大会的决定为各国参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一个全球体制指明了方向,并作出了工作安排。

《京都议定书》没被埋葬。《京都议定书》的存废问题曾是大会召开之前最重大的问题。西方希望废止议定书的理由主要是美国没有参加,而且发展中国家排放大国都不承担减排义务。议定书只涵盖了世界约三分之一的排放。他们强调,必须要制定一个新的全球性协议,把所有国家包括在内并承担同样的减排义务。但是,发展中国家强调的是发达国家必须按照气候公约的规定率先承担更大的减排义务,发展中国家只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行动。在这个问题上,发展中国家空前团结,强硬谴责发达国家妄图扼杀《京都议定书》。

因此,早在大会召开前,政治形势已经明朗,《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必须得到延续。所以,第五次《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一号决定确定,关于发达国家第二承诺期的谈判继续进行。这虽然只是一个程序性决定,它的意义在于议定书仍然在运行,并没有如西方希望的那样被埋葬。

《哥本哈根协议》未破中国底线。如何认识和评价《哥本哈根协议》,世界各国恐怕不容易取得一致。《哥本哈根协议》没有能够作为大会的决定获得通过,大会只是“注意到”有这样一份文件的存在。这样一来《哥本哈根协议》的性质,对哪些国家有约束力,有多大约束力,甚至能否作为联合国的文件都成了问题。估计各国会出于不同原因对《哥本哈根协议》作出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表态。

那么中国的态度如何呢?从温家宝总理回到北京后的表态可以看出,中国对《哥本哈根协议》的态度是相当积极的,并且希望在该协议的基础上完成谈判。

《哥本哈根协议》是国际搏弈的结果。据了解,在小范围磋商中,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发达国家领导人轮番上阵,集中向几个发展中大国,特别是温总理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施加了强大的压力,但最后定稿的协议案文基本按照中国的谈判底线敲定。有西方的媒体认为,哥本哈根大会显示了中美才是真正的决策者。

总体而言,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中,哥本哈根大会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这主要就是由《哥本哈根协议》体现出来的。我们知道,根据《京都议定书》,只有发达国家执行具体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现在根据“巴厘路线图”和《哥本哈根协议》,国际社会将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谈判制定一个全球各国共同采取行动的全新的体制。就这一点而言,虽然哥本哈根大会和《哥本哈根协议》没有达到会前世人的过高的预期,它们的巨大历史意义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相关专题: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点击这里在线阅读原版《中国经济周刊》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頂:2 踩:4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3 (27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25 (32次打分)
【已經有28人表態】
4票
感動
4票
路過
4票
高興
3票
難過
5票
搞笑
3票
憤怒
2票
無聊
3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