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醫院影像無紙化 解決病歷厚重、褪色等不便 改善跨專科及醫院診治效率︱Yahoo
眼科醫院影像無紙化 解決病歷厚重、褪色等不便 改善跨專科及醫院診治效率︱Yahoo
【Yahoo新聞報道】香港眼科醫院推出影像無紙化項目,眼科報告影像由紙本轉為電子化,上載至中央電子病人紀錄系統,方便各部門人員查閱,能解決紙本影像病歷厚重、容易褪色、需時查閱等限制。醫管局眼科統籌委員會主席袁國禮指,影像無紙化項目亦能促進跨專科、跨醫院傳遞資料效率,減省病人在轉介時需傳遞紙本資料的不便。
涵蓋五大眼科主要影像
眼科醫院自 2022 年起電子化眼科影像報告,在不同醫院逐步推行,為病人檢查後將影像生成為高質量醫療影像( DICOM ),上載至中央電子病人紀錄供臨床檢視。現已涵蓋眼底攝影、光學相幹斷層掃描、視野檢查、眼底螢光素血管造影、靛青旅血管造影五大眼科主要影像。
第二階段將涵蓋其他眼科影像,現已大部分醫院全面實施,料今年年底完成。另外,眼科醫院現時亦正在推進眼科電子病歷,整合各項檢查數據以便診斷。
傳統每項檢查都需列印紙本影像
醫管局眼科統籌委員會主席袁國禮表示,傳統眼科每一項檢查都需要列印紙本影像,再放進資料夾,病歷厚重之餘,放置時間越久影像亦會褪色,醫生在做檢查以及查閱時很困難,眼科影像電子化可以提升影像質素:「我們人口老化,對眼科的需求大,傳統的方式就並不足以應付這麼大的需求。」
醫管局眼科統籌委員會成員陳正欣補充,以往病人在拍攝多張影像後只能精選一至兩張列印,電子化後可以查看全部影像,甚至有錄像紀錄,醫生亦不用不斷翻閱資料夾比對影像,在節省時間和診治質素亦有很大進步。
不少疾病均牽連眼睛
以往的紙本影像在跨專科、跨醫院傳遞上效率較低,若病人被轉介至其他專科就診,需要專科向眼科索取紙本影像報告;如病人需要到其他醫院複診,需要額外申請紙本影像並帶同資料到另一醫院。影像無紙化項目涵蓋醫管局轄下所有眼科專科門診和檢查,資料上傳至的系統亦連結電子病人紀錄,促進跨專科、跨醫院工作。
袁國禮補充,很多疾病如中風、腦腫瘤亦會影響眼睛,很多時候需要聯繫其他專科部門,文件在傳遞的過程中亦容易丟失:「現在我們做完(檢查)之後(將影像)上傳電腦,大家很清晰,去哪裡找到東西,完全不會有流失。」
正發展虛擬診症
陳正欣亦表示,現時眼科醫院正探討利用人工智能實現虛擬診症,今年正在進行第一階段測試,與日常運作並行,選出合適的人工智能以建立平台支援黃斑病變影像對比分析及病情跟進,望明年能夠推行。
陳正欣解釋,有病人在進行黃斑掃描當日未必能即日覆診,而人工智能可以先幫助分析病人數據轉變,醫生亦可以根據病人情況提前或延後覆診日期:「希望可以令到我們有些再差一些的病人早一點獲得治療,又或者安全、其實沒有差的病人,未必需要頻密地看得那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