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缘何雾里看花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ת   發佈者:匿名
熱度361票  瀏覽4次 時間:2010年2月21日 09:23

【背景】2009年第二季度始,中国股价反弹、房价上涨,其幅度远超经济基本面改善的步伐。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在经历了十多个月的负增长后,在2009年11月止跌回升,12月再次上升1.9%,引发了对高的担忧。

进入2010年,央行上调央行票据收益率及存款准备金率的动作频出,表达了货币政策调整的意图。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存款准备金率、央行票据发行利率等到底因何而变,不甚明了。资本市场获取的政策意向并不清晰,甚至自相矛盾。市场认为,政策调整似乎试图改变流动性严重过剩,但央行官员却表示,流动性管理并不等同于货币政策紧缩。

这种做法与国际先进经验的差距,耐人寻味。尽管简单地看,货币政策只有三个方向:紧缩、扩张或者保持现状。但是,目前货币政策决策者似乎不愿给市场指出一个明确的方向。这些模糊甚至相互矛盾的政策表达显然令投资者无所适从,资本市场因此发生了大幅度的波动。

决策当局为何未能给出明确的货币政策调整方向? 2010年,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调整路在何方?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指出,政策意向的表述技术“并不是当前中国货币政策决策的最大障碍”,更大的问题在于中国的货币政策框架还存在明显的缺陷,包括目标不清楚、手段不成熟和职责不明确。

黄益平认为,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缺陷有三:首先,决策者对货币政策目标的描述经常发生变化;其次,往往更多地依赖窗口指导和信贷控制等非常规政策手段,而不是常规的利率和汇率工具;再次,货币政策没有一个职责明确的专门决策机制,决策过程常常成了非专业化的多方博弈。

经济学的常识明确了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一石两鸟“只能是碰巧。中央银行能够操控的政策工具只有两个:利率和汇率。流动性与利率其实只是互为替代品,最终起约束作用的只能是其中之一。如果试图以两个政策工具来实现四个政策目标,现实中一定“无解”,“更何况政府还往往主动放弃对汇率工具的运用。”黄益平说。

过去的经验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对增长的关注似乎要超过对通胀的重视。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往往在需要刺激增长时,动作敏捷,而要控制过热时却反应迟钝。黄益平认为,按照目前的决策逻辑,也许《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对货币政策目标的表述应改为,“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保持币值稳定”。

2009年全年新增贷款已经近10万亿元,市场猜测2010年1月份新增贷款再次达1.6万亿元。毫无疑问,货币政策需要适度收紧。黄益平认为,决策者的迟疑,可能反映了其对增长还有所担忧,或者不愿为控制通胀而影响增长。但是,这样的迟疑可能酿成重大风险。

黄益平指出,直接调控流动性的好处是见效快,但却很难做到精确。直接后果往往是“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这可能是决策者不愿把政策意向表述得非常清晰的原因之一。

中国货币政策的另一个特征是,中央银行不是最终决策者,最终决策权在国务院。尽管《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包括“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和“确定人民币汇率政策”,实际上却只能对货币政策的调整“提出建议”。

在谈到是否应当效仿其他市场经济国家,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的时候,黄益平表示,“这是一个新的课题”。但可以肯定的是,货币政策影响广泛,因此货币政策目标更应清晰,手段需更加专业。

他指出,国务院决定货币政策,好处是将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通盘考虑。坏处是专业性差、时效性低,这容易模糊政策信号,同时削弱政策效果。最糟糕的可能性是,货币政策的决策变成既得利益集团博弈的过程。

经济学理论已证明,解决国内经济失衡,最好用财政政策;解决国际经济失衡,最好用货币政策。个别行业和群体的代言人当然可以反对加息或升值,但若因此干扰决策者对货币政策目标的追求,最终只能妨碍国民的整体福利。

黄益平建议,要保持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改革货币政策框架甚为紧迫,其重点可能在三个方面,一是真正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货币政策目标,原则是一个工具只能解决一个问题。二是加速实现货币政策工具由行政手段向通行的利率、汇率工具转型。三是把中国人民银行改造成真正独立、专业的中央银行。-

相关专题:

凤凰网财合作专区

央行2010年第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頂:17 踩:18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28 (121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14 (105次打分)
【已經有100人表態】
12票
感動
13票
路過
14票
高興
15票
難過
10票
搞笑
17票
憤怒
10票
無聊
9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