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高科技及專利 衡量價值考眼光

熱度379票  瀏覽0次 時間:2018年4月16日 09:42
涉高科技及專利 衡量價值考眼光

【星島日報報道】對於投資者來說,投資「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企業的最大風險之一,就是在未有市場數據之時,判斷公司的價值所在,甚至可預見其未來的回報價值。事實上,如何將現階段投入的研發成本,界定為未來盈利能力,亦是審計中最關鍵、困難的一環。

對於是否應把獨立專家報告一併編入招股書,讓投資者能更明白公司的業務,有會計師認為招股書非教科書,加上可能涉及保密的研發資料,認為有關建議不可行。

有投資者意見指,應將審計過程中的獨立專家報告一併編入招股書,以便投資者更掌握風險所在。

德勤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領導合夥人歐振興指,明白這建議背後的投資者憂慮,但認為有關建議並不可行,因藥品研發涉及保密的專業性資料,如獨家研發中的配方,一但公開便可能被競爭對手抄襲,這樣反而影響公司的發展。

歐振興強調,對於投資新經濟企業,市場的文化亦很重要,包括投資者是否願意承受回報的風險以支持創新研發,是否有前瞻性的目光去理解行業發展。

他稱,美國一向擁有龐大的創新市場,如Google、Apple和facebook等,投資者心態較為開放,樂見他們創新,而本港投資者的視野和心態較為保守,他形容為本港市場的「痛點」,並認為招股書不是「教科書」,投資者教育應從多方面入手,初期可向美國學習,提升本港的整體市場文化。

頂:15 踩:15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19 (120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01 (116次打分)
【已經有113人表態】
18票
感動
11票
路過
16票
高興
14票
難過
14票
搞笑
11票
憤怒
13票
無聊
16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